综合国产在线,91麻豆精品,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电影,操亚洲

地方頻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三楚人物
陳焱光:求實教育 寫意人生
2018-01-21 09:52:53   來源:湖大學人

陳焱光,我校政法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國憲法學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法學會常務理事、憲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作為一名法學教授,他潛心研習書畫三十多年。陳焱光說,法學追求真善美和保護良心思想的自由,書畫既是追求美的藝術,也是追求靈魂和創(chuàng)作的自由,更是追求正義風骨的藝術。這些自由與藝術,就是他二十余年教書生涯中致力傳授給學生的。

教書育人大愛無形

醫(yī)師、牧師、教師一直是陳焱光心中認為的最偉大的三種職業(yè),因為這三種職業(yè)全都依托于心靈?!搬t(yī)者仁心,師者更要仁心”陳焱光說,“教書育人是一種愛的事業(yè),大愛無形,必須走心?!?/p>

1991年,陳焱光留校,擔任馬克思主義理論課部的教學秘書,1993年在武漢大學法學院進修,后師從著名法學家李龍教授。1994年開始教書生涯。從教二十余年,陳焱光不斷探索和改進法學的教學方法,將自己的仁愛之心奉獻給了三尺講臺。

法學是理論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學科,近30多年來中國社會的轉型發(fā)展和國際法律體系的急劇變遷對法學教育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了讓課堂教學緊跟現(xiàn)實的變化,陳焱光每年都會對自己的講稿進行修改,不斷充實案例,拓寬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他常常得花較長時間反復篩選龐雜的資料,并盡量精準,以確保講稿內容無一紕漏。

有一次陳焱光要為本科生講授一堂有關生命權保障問題的課,這不僅是一個憲法問題,還關乎自然科學、醫(yī)學、倫理學等跨學科的問題。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其中涉及的情、理、法等多重意蘊,他閱讀相關資料,研析中外案例和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僅是前期搜集資料、閱讀文獻就準備了半個月。

“每一個法律問題都應該和社會現(xiàn)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法律課堂不僅僅是講授法律條文,還應該讓學生看到條文背后存在的現(xiàn)實?!标愳凸庹f。

精講理論直面現(xiàn)實是陳焱光授課的一貫風格。他的課雖言辭犀利但又不失風趣幽默與人文關懷,深受學生追捧?!袄蠋熤v課總是強調公民的權利保護問題,他認為國家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012級法學專業(yè)孟燦說,“他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讓人印象深刻。”

2014年4月,作為憲法學核心內容的《基本權利與公民生活》成為我校重點建設的精品視頻公開課。在課堂上,他采用啟發(fā)式教學,靈活運用“法律診所”、“案例教學”、“準法庭辯論”、“漸進式總結”等教學手段,將實戰(zhàn)演練和理論闡述相結合,讓學生在不同教學情景中深化對法律條文和法理的理解與把握。

除了傳授法律知識,陳焱光還在教學中不時引入傳統(tǒng)藝術元素。“學生們就好比莊稼,而我們老師就是種莊稼的土壤,如果土壤里富含各種微量元素,莊稼會長得更好?!痹诮虒W的過程中,他更希望自己不僅能夠為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更希望能讓他們學會感知藝術與法律的真、善、美的共通之處,感知中國傳統(tǒng)藝術與當代法治精神的內在契合。

陳焱光一直相信,教師不是培養(yǎng)只會賺錢的學生,而是要培養(yǎng)既有情操,又能為社會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人。

研習書畫三十余載

在課堂上為學生講授傳統(tǒng)藝術的精髓,并不是陳焱光一時興之所至,而是有三十多年的積淀。

出身于浠水農村的陳焱光,自幼家境貧寒,有兄妹五人,兒時對于書畫最初的啟蒙是受鄰居“地主”家?guī)讉€兒子漂亮書法和繪畫的影響。

對于兒子略顯高雅的愛好,質樸的父母從來都是鼓勵,他們認為“過年了可以自己寫春聯(lián)了,對于一個純務農的家庭而言,這也是不小的進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浠水農村根本就沒有書店,更談不上買書法和繪畫的書籍。當時偶然得到一本木刻本的字帖(他并不知道是歐陽詢的《醴泉銘》),他如獲至寶獨自臨摹,每天上完課,幫家里干完農活后,就練習書法和繪畫。白天沒時間,晚上就點著煤油燈伏案練習;買不起練字的宣紙,就在舊報紙上反復練習。

進入大學后,陳焱光加入學生社團——美術協(xié)會,并廣泛地選修了國畫、漫畫等藝術選修課。1990年冬大四上學期末,他在武昌工人文化宮舉辦了個人書畫展,有一幅國畫作品被一位藏家以一百元價格收藏。

他的書畫功底得到師生高度認可,在大學執(zhí)教期間他曾有五年時間開設書法課程,也曾兼任湖北省書畫教育研究會秘書。每次上課學生都慕名而來,教室門庭若市,有些同學甚至站著聽他講課。

陳焱光的書法上溯金文、小篆,下沿漢隸、今草、晉楷、唐楷,貫通宋元明清行草書風。他對二王(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及其余脈文徵明書法用功最勤,曾將《蘭亭集序》臨摹了六七百遍,幾可亂真。他在繪畫上則喜歡宋元明清的山水、花鳥。

中國的藝術傳統(tǒng)歷來重視詩書畫印的一體修煉,為此,在專業(yè)和書畫之外,陳焱光對中國詩詞和篆刻時有研習,他的印章都是自己所刻。

盡管日常行政、教學、科研事物日益繁忙,他依舊會擠出時間研究書畫。在上班的路上,他以腦代手,在心中揮毫潑墨,將作品寫就;回家后,他或是讀帖或是作畫臨池,以此緩解工作疲勞。

近年來他發(fā)表了書畫作品六十多幅,并在2012年獲得全國高校廉政書畫比賽三等獎。這位業(yè)余書畫家說,優(yōu)秀的書畫家需要歲月積淀,德藝雙修,而這是他的畢生追求。

雖然在書畫上獲得過諸多榮譽,但對于陳焱光來說,提筆寫字、作畫,更多地是對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寫意。他通過臨摹研讀傳世書畫精品,穿越時空,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人生哲理。臨摹《蘭亭集序》感悟人與自然的交融和生命的張力;臨摹岳飛所書的《前后出師表》和《吊古戰(zhàn)場文》感悟一代馳騁沙場的民族英雄內心強烈的愛國情懷、奉獻精神和對和平的期冀。

陳焱光十分欣賞蘇軾對書法與學問關系的概括:“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他認為,書法文字承載的內容往往比書法藝術本身更重要。因此,研習書法不僅是為了個人修身養(yǎng)性,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學養(yǎng)、品味和境界。

                      

陳焱光書畫作品

書畫法學交互發(fā)展

當初因為家庭條件以及農村人教育觀念的限制,陳焱光并沒有選擇將書畫藝術作為自己的專業(yè)追求,而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選擇了法學。

“一切的人文和社會科學方面的修養(yǎng)是相通的”,這為他的教學和業(yè)余愛好的交互發(fā)展提供了充足的養(yǎng)分。

在陳焱光看來,法學和書畫自有諸多相通之處,也有互補性。二者都有系統(tǒng)的理論,都注重規(guī)則的約束和個性自由的發(fā)展,都是原則性和靈活性的辯證統(tǒng)一,都對人格和學養(yǎng)有著極高的要求,都是對公正和道德良心的堅守。

法學追求真善美和保護良心思想的自由,書畫既是追求美的藝術,也是追求靈魂和創(chuàng)作的自由,更是追求正義風骨的藝術。無論是書法家柳公權的“心正即筆正”的論斷,還是顏真卿平定安史之亂不幸殉難時的大義凜然,亦或是齊白石等老一輩藝術家拒絕為日寇和反動官僚作畫的民族氣節(jié),無一不與法律的正義價值息息相通。

很多人認為學習法律的人都很呆板,但是陳焱光覺得,法律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幽默、最理性、最懂藝術、最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群體之一,他們的思維和理性讓這個世界豐富多彩,“法學和藝術一樣,都追求生活中的至善至美”。

在他的書畫作品里,以竹為盛。中國畫講究“以物喻人”,他認為做人當如竹,有氣有節(jié),寧折不屈,坦坦蕩蕩。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彼葹橥瞥玎嵃鍢虻哪?。作為公共知識分子和朝廷官員,鄭板橋寫竹時寫出人民的疾苦和奮斗精神,“即使在今天,這種對人民深厚的感情和關愛,對任何有良心的人都是一種震撼靈魂的教育。”

書畫給了他法律修養(yǎng)以外又一個重要的培養(yǎng)公正、正義和責任感等素質的有益源泉。為了激勵學生,陳焱光主動為學生題字,寫下學生喜歡的名言。他希望通過身體力行讓學生明白,“做學問既要有法律的縝密,也要有藝術的眼光,在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fā)現(xiàn)”。

直面現(xiàn)實服務社會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惫湃诉@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情懷令陳焱光仰慕不已,雖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不論是授課還是治學,他不空鉆故紙堆,而是直面現(xiàn)實,充分利用自己所學解決社會難題。

我國正在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構建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和諧社會,但是依舊有大量侵權現(xiàn)象得不到有效的法律救濟,這讓陳焱光憂心忡忡?!叭绻麤]有權利救濟,特別是對公權力侵害的救濟,整個權利的大廈必將傾覆,整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必將名存實亡,而整個人類必將茍活于專制與恐怖的黑暗世界里?!彼f,“只有每一個公民,都能充分利用救濟資源和手段來保護自己權利的享有和實現(xiàn),一個以憲法為基準的法治社會才能最終實現(xiàn)?!?/p>

近年來,陳焱光將公民權利救濟問題作為研究的重點,主持了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完善我國公民權利救濟基本理論與制度體系建構研究》,出版了《公民權利救濟論》、《公民權利救濟基本理論與制度建構體系研究》等多部專著和40多篇論文。

構建法治社會,離不開輿論監(jiān)督。針對我國輿論監(jiān)督的不足,陳焱光首倡輿論監(jiān)督的權利支撐體系,即將知情權、無過錯合理懷疑權、批評權和安全保障權等四種權利有機結合起來。

作為湖北地區(qū)的法學專家,陳焱光近年來將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我省地方治理的法治化及地方性法規(guī)的完善等領域,先后主持的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城市社區(qū)治理現(xiàn)代化基本法律問題研究》和湖北治理研究院《縣域治理的基本理論問題》等課題。

近十年來,陳焱光先后參與省市近20部法規(guī)的制定、修改和專家審議工作,提出了不少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立法建議。

在《武漢市城市管理實施辦法》的審議中,陳焱光提出了在城市管理執(zhí)法過程中,一次違法不能多個部門多次進行懲罰的建議,獲得大多法律專家和立法工作者的認可。在參與城鄉(xiāng)規(guī)劃法實施條例的審議中,他又提出要加強聽證的法律效力,保護直接受拆遷等影響主體的正當權益。他的提議受到武漢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高度肯定:“陳教授的立法建議兼顧理論與實踐,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許多建議被采納?!?/p>

2014年,受湖北省民政廳委托,陳焱光負責《湖北省農村五保供養(yǎng)工作規(guī)定》的修改完善任務。該規(guī)定既要符合上位法的精神,也要借鑒兄弟省份的經驗,更要關注立法細節(jié)。如關于農村五保每個床位的面積,不僅各地不一樣,而且相關利益代表觀點也不完全相同,難以協(xié)調。有時為了規(guī)則的合理表述,陳焱光多次到省內外各地進行調研,與五保戶和鄉(xiāng)鎮(zhèn)有關負責人面對面交流,讓法規(guī)內容更接地氣,更具有可操作性。

“尋章摘句老雕蟲,曉月當簾掛玉弓”,對科研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讓陳焱光收獲頗豐。陳焱光曾先后撰寫主編10多部著作、40多篇學術論文,主持或參與14項國家級、省市級以及廳局科研項目。獲得各類獎項近20項,其中省部級一、三等獎4項。

雖然已是學富五車的知名學者,但是陳焱光的日常生活依舊普通而平凡,每天騎著自己的自行車上班下班。“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歸器內各顯方圓”,法律和藝術共同形塑了他的學者風范、藝術情懷,其人其品猶如清新淡雅的山水小幅,寧靜致遠,意味悠長。

 


技術支持:湖北報網新聞傳媒有限公司

今日湖北網版權所有 鄂ICP備2020021375號-2 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7190) 備案號:42010602003527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